為什麼要召開勞資會議?企業經營者不可忽視的三大關鍵原因部落格 / 2025 年 6 月 4 日 在台灣,根據《勞資會議實施辦法》規定,企業若達一定人數就需依法召開勞資會議。但很多老闆對這場會議的意義感到疑惑,甚至誤以為這只是形式。事實上,召開勞資會議不只是符合法規,更是企業穩定經營、預防勞資爭議、提升員工向心力的重要策略。本篇文章將從法規依據、實際效益、常見誤區與應對建議,全面解析「為什麼要召開勞資會議?」讓您不再只是「被動遵守」,而是轉為主動管理!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 一、什麼是勞資會議?你一定要知道的法規義務二、勞資會議的三大好處:不開才是風險1. 預防勞資爭議,保障雇主權益 2. 提升員工參與感與向心力3. 成為勞檢與ISO稽核的重要加分項目三、常見錯誤觀念解析誤區一:只有員工要求時才需要開誤區二:隨便開一場就算數誤區三:太麻煩,找人代簽就好四、怎麼開始召開第一場勞資會議?操作流程一次看懂成功案例:從「不得不開」變成「還好有開」總結:勞資會議不只是「規定」,更是「保護」延伸閱讀與資源推薦 一、什麼是勞資會議?你一定要知道的法規義務 根據《勞資會議實施辦法》第2條:「雇主僱用員工超過30人以上者,應定期召開勞資會議,每三個月至少一次」。會議內容必須涉及以下事項:勞動條件之協商(如工時、薪資、福利)員工安全衛生措施員工獎懲、升遷制度職場平權措施等勞工人數3人以下,仍然需要召開勞資會議,但勞資雙方為當然代表,不需選舉或派代表. 勞資雙方可直接進行協商,達成共識. 不召開的話,不只違法,還可能被地方政府處以新台幣 3 萬到 15 萬元的罰鍰。 二、勞資會議的三大好處:不開才是風險 1. 預防勞資爭議,保障雇主權益 多數勞資糾紛的根源在於「資訊不對等」、「溝通管道缺乏」,當員工對薪資制度、升遷公平性產生懷疑,就容易演變成申訴、離職甚至勞檢。透過制度化的會議平台,能及早釐清誤解與風險,避免企業損失。有效減少申訴案件的最佳做法:建立勞資溝通管道 2. 提升員工參與感與向心力當員工能參與公司決策的討論,將會感受到「被重視」。這種心理安全感能促進忠誠度與生產效率,甚至吸引優質人才願意長期留任。根據勞動部調查,有召開勞資會議的企業,平均員工離職率降低12%以上。 3. 成為勞檢與ISO稽核的重要加分項目許多企業未來若有申請 ISO、CSR(企業社會責任)或 ESG 評鑑時,勞資會議的紀錄與實施情況,會成為重要的制度化依據。若企業規模已達百人以上,卻從未召開,甚至會被勞動檢查列為輔導對象。 三、常見錯誤觀念解析 誤區一:只有員工要求時才需要開錯!法律明文規定,只要人數達標就要定期召開,不是「員工沒提就可以不用開」。 誤區二:隨便開一場就算數錯!勞資會議必須要有正確流程,包括:選舉產生勞資雙方代表提前公告議程有完整會議紀錄(並保留至少5年)需上傳至【勞資會議代表名單線上備查系統】 誤區三:太麻煩,找人代簽就好非常錯!若被查核到作假,雇主可能會涉及偽造文書,甚至面臨更嚴重處罰,得不償失。 四、怎麼開始召開第一場勞資會議?操作流程一次看懂 以下是企業初次召開勞資會議的完整流程:流程階段操作內容1. 員工代表選舉通知員工投票,產生會議代表(比例至少1:1)2. 確定議程常見議題包括考勤制度、績效獎金、休假規則等3. 舉行會議雙方代表出席,落實溝通並達成共識4. 撰寫紀錄必須詳細記錄發言重點、決議事項5. 留存資料勞資會議之決議,應由事業單位分送工會及有關部門辦理。可委託 專業勞資顧問 協助制度建置,省時又合法。 成功案例:從「不得不開」變成「還好有開」 我輔導過一家傳統食品廠,起初開會只是為了應付政府。結果在第一次會議中,發現倉管人員出貨流程出現問題。透過雙方討論調整流程,不僅提升出貨效率,還意外讓部門之間協作更順暢。📌 這不是成本,而是升級企業內部流程的機會。 總結:勞資會議不只是「規定」,更是「保護」 🔹 勞資會議不是為了做做樣子🔹 它是法律責任,更是管理風險與員工關係的利器🔹 有效的勞資制度,是企業邁向永續經營的基本配備!若你是中小企業主,尚未開始召開勞資會議,現在就是最好的起點。別等到發生勞資爭議或被開罰才後悔莫及。 延伸閱讀與資源推薦 勞資會議實施辦法勞資會議代表線上備查系統勞資顧問服務諮詢|立即預約